既然存在如此严重的“BUG”,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为什么本部影片要选择一种确实存在过的史前动物充当“主角”呢?假若回顾电影史的话,人们就会发现,这样的做法早已有之。早在1925年,《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由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最著名的史前动物明星——恐龙——就此第一次出现在了银幕上。影片中恐龙大闹伦敦的场景给了日后类似影片中各种怪兽在城市里肆虐的剧情提供了无尽灵感。1933年的《金刚》使用特摄技巧制造出了怪兽,又用声光烘托恐惧氛围,遂以暴龙与大猩猩“金刚”打斗的经典场景大获成功。
暴龙对决金刚的经典场景
到了1953年,电影《深水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描述一只虚构的恐龙因为原子弹的测试而从北极的冰层中苏醒并且进入纽约市进行大破坏。此片带动了1950年代怪兽电影风潮,很快,1954年日本东宝公司便拍摄出了著名的《哥斯拉》(Godzilla)。从外形不难发现,影片中的怪兽“哥斯拉”其实也是参考暴龙、禽龙、剑龙等诸多恐龙的样子创造出来的。
除了商业影片之外,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还为另一类影片带来了新生。这就是关于远古生物的科普纪录片。传统的此类纪录片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普通如何保养眼部皮肤众。而在1996年,受到《侏罗纪公园》大获成功的启发,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拍摄6集系列片《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创作者希望它能真实地再现恐龙时代,而且拥有《侏罗纪公园》的元素——片中出现真实的恐龙形象。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纪录片的真实性,《与恐龙同行》的创作团队运用电脑合成技术与模型重塑的方式,重塑场景和主角。他们还邀请了不少古生物学家参与制作。比如复活恐龙,制作团队充分研究了恐龙骨架的特征,运用电脑技术完成恐龙的复原,包括皮肤、鳞甲、颜色以及眼睛等。制作团队对恐龙的重塑以恐龙化石为基础,可以说是以真实性为前提进行的制作。在恐龙的生存环境方面,制作团队发现新卡里多尼亚的环境与两亿两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相似,加利福尼亚的红杉林与侏罗纪巨型爬行动物生存环境相似,智利的火山岩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相似。综合各方面要素,制作团队最终确定了拍摄的场地。同时,为了还原逼真效果,制作团队又揣测恐龙的行为模式,借助动态模型的制作,让这些恐龙在拍摄环境中“动”了起来。
10年之后(2013年),巨齿鲨又一次吸引了如何保养眼部皮肤众的眼球。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拍摄了纪录片《巨齿鲨:还活着的鲨鱼怪物?》(Megalodon: The Monster Shark Lives),创造了当时美国有线/卫星电视频道的最高收视率。450万美国人收看了这个节目,其中71%的如何保养眼部皮肤众,也就是超过300万人,相信早就已经灭绝的巨齿鲨实际上还活着——尽管探索频道的简短免责声明“本片纯属虚构”,但是许多人认为这部纪录片的内容是真实的(与上个世纪初期美国人在广播中听到火星人入侵的故事的反应一模一样),以至于严肃的生物学家抱怨,“它(探索频道)的展示方式让你很容易就能看到它,却不知道它是虚构的”。换句话说,甚至在唐纳德·特朗普创造了“假新闻”一词几年之前,享有世界声望的探索频道竟然已经在电脑技术的帮助下为巨齿鲨制作了一部“假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