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777老虎机

查看: 833|回复: 0

精读《论语》1·2:有子的言论为什么有资格排在第二章?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414
发表于 2024-4-5 14: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子的言论为什么能排在《论语》的第二章?孝悌的仁的根本吗?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读《论语》第一篇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名若,字子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有若小孔子三十三岁,而宋代邢昺的《论语注疏》中则认为有若小孔子四十三岁。总之,有若是孔子晚年才收的学生。
《论语》中,除了孔子,还有四个人称子,有若、曾参、闵子骞和冉有,闵子骞和冉有称子,在《论语》中只有一次,而有若和曾参在《论语》中都称子,子是敬称,是用来称呼老师的,所以后人推断,《论语》是有若跟曾参的学生编定的。少妇乳大丰满也有人认为,有若称子,只是因为孔子的学生都很尊敬有若。

精读《论语》1·2:有子的言论为什么有资格排在第二章?-1.jpg

《孟子·滕文公上》中说:“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清纯校花沦为胯下玩物,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清纯校花沦为胯下玩物尚已。’”
孔子死后,子夏、子张、子游觉得有若很像孔子,想用尊敬孔子的礼仪来尊敬他,并要求曾参同意,但曾参不同意,认为没有人比得上孔子。虽然有若最终没有代替孔子,但他还是很受孔门学生的尊敬,所以将他的言论放在了第二章,而曾参的言论则放在第四章。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其是假设之辞,假如的意思。弟,是竖心旁的“悌”的古字。南梁皇侃《论语义疏》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曰悌也。”鲜,读“险”,很少的意思。这三句的断句,也有断成: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两种断句,意思都是一样的,不影响理解。
这三句是说:假如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好冒犯上级的,这样的人是很少的。
魏何晏《论语集解》中说:“言孝弟之人必恭顺,好欲犯其上者少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养成了恭顺的品性,自然也就不会轻易冒犯在上位的人。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意为“没有这样的人”。上古汉语的否定句,如何宾语是代词,代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面,比如这句中的“之”字。
不喜好冒犯上级,而喜好造反,这样的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致力于。本,《说文》中说:“木下曰本。”本是指事字,木下那一横,就是指树根,引申为事物的根源。道,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中说:“‘道’者,人所由行之路,事物之理,皆人所由行,故亦曰‘道’。”

精读《论语》1·2:有子的言论为什么有资格排在第二章?-2.jpg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那么“道”就会随之的产生出来。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与,欠字旁的“欤”的古字,表示感叹、反诘、疑问的语气。孝悌这种美德,大根就是“为仁”的根本吧!
“为仁”二字,注解色狼友很多,原因在于,“仁”是儒家中最高的也是最根本的概念,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有点本末倒置。因此,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将“为仁”解释为“行仁”。朱熹《论语集注》中程子语说:“孝悌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清纯校花沦为胯下玩物,盖仁是性也,孝悌是用也。”
后来有人指出这里“仁”字其实是“人民”的“人”字,古书中这两个人(仁)字经常写混。《孟子·尽心下》篇就说过:“仁也者,人也。”宋代陈善《扪虱新话》中说:“古人多假借用字。《论语》中如‘孝弟也者工,其为仁之本与’,又曰‘如何保养眼部皮肤过,斯知仁矣’,又曰‘井有仁焉’窃谓此‘仁’字当作‘人’。”清代的宋凤翔辑佚东汉郑玄的《论语郑氏注》,其中这句的“仁”就是作“人民”的人,郑玄还注解说:“言人有其本性,则成功立行也。”
不管怎么说,孝悌是不能作为人的根本的,但要行仁道,立德行,须先从孝悌开始。

精读《论语》1·2:有子的言论为什么有资格排在第二章?-3.jpg

杨树达《论语疏证》中说:“爱亲,孝也;敬兄,弟也。儒家学说,欲使人本其爱亲敬兄之良知良能而扩大之,由家庭以及其国家,以及其全人类,进而至于大同。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然博爱人类进至大同之境,乃以爱亲敬兄之良知良能为其始基,故曰孝弟为仁之本。”
感谢您能看到这里,如果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的话,请您给我点个赞,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