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777老虎机

查看: 1031|回复: 0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414
发表于 2023-1-13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 子

在黄河峡谷晋陕之间的广大城市乡村,在晋南大地,人们认识碾塔村,了解碾塔人,基本都是从唢呐开始,因唢呐结缘。碾塔人吹唢呐——名声在外。

碾塔唢呐班名震晋陕两省三市二十余县区。在乡宁、吉县、大宁、襄汾、河津、稷山、新绛、万荣、韩城、合阳等县市民间,人们婚丧嫁娶,吹吹打打,总少不了碾塔唢呐班忙碌的身影。

碾塔唢呐人, 吹着唢呐从远古走来,从远方走来。他们艰难地跋涉着一路走来,走到了今天。他们吹着唢呐从田野走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走进了临汾,走进了太原城。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1.jpg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2.jpg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3.jpg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4.jpg

碾塔

一个古老的村落

在209国道乡宁县罗毕改线工程北端,在林山脚下,坐落着一个300口人的小村庄。村里古槐怀抱子槐生长了一辈又一辈,至今枝繁叶茂,气象氤氲;坍塌的土窑洞和石拱窑前荆棘丛生,野兔蛰伏;新建的砖瓦房二层小楼散落在各处,倒也豪华气派。

这就是碾塔村。

碾塔村的名子据说是朱元璋所赐。少妇乳大丰满当时不叫碾塔村。碾塔村应该是由雁塔寺演变而来。

传说,元明时期这里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寺庙。寺庙遗址就在现在村子的西南角。有一天,朱元璋一行路过此地,看到寺庙形制高雅不俗,仙气浓重,十分耐看,在这荒村野郊能有如此一景,朱元璋满心欢喜。当下就问随从人员“这座寺庙叫什么名子”? 可惜谁也不知道。 这时,一只晚归的大雁落在了寺庙顶上, 望着一行人久久不愿离开。 朱元璋灵机一动, 说到:“就叫雁塔寺吧”。

雁塔寺毁于何时,没有人知道。但是一些相关的故事和传说还是在民间偶有流传。村民邢福堂说,这里过去残垣断壁,瓦砾遍地。他小的时候亲眼见过有不少的石碑,上面刻着字。还有不少村民在这里挖到过瓦罐、陶器和瓷碗之类的东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这些“宝贝”唯一的作用就是被村民用来喂鸡喂猪。

从“雁塔”——到“碾塔”,是以讹传讹?是有意为之?还是笔下有误?不得而知,也不想深究。总之,这里从此就有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很早就叫碾塔村,现在还叫碾塔村。这里的居民世世代代靠吹唢呐为生。吹唢呐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元明时期,距今约有600-700年。村里居民全部姓邢,据考祖籍为河北邢台,在元明时期为中国望族。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5.jpg

碾塔唢呐

一个不朽的传奇

传说邢姓元明时期为朝廷官吏,后来得罪朝廷被贬为乐人。从此祖祖辈辈吹唢呐为生。

古代人民被统治者分为三六九等,乐人属于下九流。

操办红白喜事离不开民间唢呐的礼仪由来已久,尤其在农村更为盛行。那些陈旧的仪式,古老的民俗,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让人心生无限感叹。

老百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宁穷一辈子,不穷一会子,再贫寒的家庭也不能输在气场上。婚事乃人生大事,可喜可贺,鼓乐助兴自是必然,即便是白事也要权当红事办,或寄托哀思,或渲染情感,热闹气氛不能少。因此,古老的碾塔唢呐班,在历经文革十年沉寂之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经济好转再度走俏民间。

农村人家操办喜事,谁家都想图热闹,争面子,讲排场,请来唢呐匠和鼓乐手吹吹打打,举办送嫁妆、跟花轿、闹洞房、喝喜酒等一系列喜庆娱乐纪念活动,少则一两天,多则闹上三五天。操办丧事的风俗习惯更多,倘若祭奠长辈,铺排场面更是豪华铺张。祭灵、吊丧、送丧,喇叭吹得呜呜咽咽。更有甚者,请戏班、拉灵车、打玩友、唱孝歌,亲朋好友和艺人们陪同亡灵通宵达旦,名曰“守灵”。

提起民间唢呐,年长的艺人们常有“唢呐子一早晨”的说法。其实,民间唢呐跟其它民族乐器一样,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况且,民间唢呐曲牌数以千计,即便是流传甚广且常用的曲牌也足够吹鼓手操练三年五载。

唢呐由哨子、气牌、浸子、杆和碗构成。在木、竹制的杆上开有 8个音孔。通常以杆的长短不同而分为大小唢呐,没有明确的调高概念。大唢呐主奏欢乐喜气的婚庆、贺寿、剪彩、祝捷场景。所用的曲牌主要是:得胜还朝 、迎亲、天仙配、 双鸳 、状元游街、梳妆台、封官诰、全家福、满江红、节节高、飘彩、二龙戏珠、虞美人、采花适用于结婚娶亲。八仙庆寿、蟠桃会、大赐福、满床笏、八仙会适用于贺寿祝福。小唢呐多用于祭祀办丧事,一般奏:上天台、孟宗哭竹、过金桥、 哭长城、祭灵、黄金入柜、五丈原、张良归山、月光寒、风搅雪。侧重于演奏和玩弄技巧方面,常有四阳河、将军令、群英会、拿天娥、钉缸 、雁落沙滩 、辕门鼓、当皮袄等牌子可以选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艺人们练就了默契,起什么鼓吹什么调他们心有灵犀,一般不会搞错。萌妹子养成记,事主肯定和你过不去。

三声鼓响, 兴冲冲的唢呐手腮帮子鼓起两个大包,眼睛时而睁的溜圆,时而眯成一条缝,时而前仰后合, 时而左摇右摆,把个曲牌吹得如天花乱坠,似春雷滚滚,响彻沟沟岔岔,传遍山山凹凹。

事主家热情好客,乐手们不遗余力。大小唢呐同台,笙管胡琴助阵。只见唢呐手越吹越来劲,一会儿下了碗子吹,一会儿光着杆子吹,一会举着碗子吹,一会儿捂着哨子吹。有时鼓手敲打在兴头上就会兴致勃勃地跳起来,边打边舞,吼声震天,鼓槌上下翻飞,与唢呐和如何保养眼部皮肤众交流互动,不时赢得围如何保养眼部皮肤者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在民俗文化活动中, 碾塔唢呐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兵入伍,碾塔唢呐班吹着唢呐,把一批批优秀青年送进了军营。

元宵社火文化表演,他们年年参与,极力把欢乐的气氛营造到极致。他们为繁荣地方文化活动推波助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政府和公众的一致好评。县乡领导每年都要亲自为他们披红挂花以示表彰。他们还曾远赴省城,在元宵节之际一展碾塔唢呐风采,把精湛的唢呐艺术奉献予三晋人民。

1992年冬季,山西电视台《歌从黄河来》剧组在碾塔村拍摄取景,碾塔唢呐班全体出动,头裹白羊肚毛巾,身穿黄色演出服,腰扎红腰带,脚踏厚厚的积雪,或手举唢呐仰天长啸,或身背大鼓如春雷滚滚,或牵着毛驴悠闲自得。在蒙蒙天幕之下,在茫茫原野之上,这一画面被永久定格,成为山西电视台相关节目片花素材和拍摄花絮。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6.jpg

碾塔唢呐

要有三分硬功夫

吹唢呐这活讲究的是功夫。经年累月,大浪淘沙。大多的唢呐手都默默无闻,甘做“绿叶”。只有少数人历经砥砺,成为唢呐精英。

老一辈的名艺人有邢丁子,邢小丁,邢壮子,邢海子,邢彦娃等。这些人早已作古, 只是江湖中还流传着他们的名字,流传着他们的传说和故事。这不仅是对老一辈的名艺人的一种怀念,更应该看做是人们对唢呐艺术挥 之不去的一种情结。中年一辈的只有邢锁法,邢小法二人,可惜邢锁法积劳成疾,已于前年离开人世。邢小法也是疾病缠身,不多应事了。

现在可以挑大梁,活跃在舞台上的就是邢俊堂,邢大康,邢小康。他们都是大名鼎鼎的吹家。腮帮子一吸一鼓,就能够吹一天,你也看不见他换气,听不见有气流声。只是吹出来的腔调激越高亢,音色嘹亮,惹人喜爱。谁家有事,都以能够请到他们为荣。

换气是吹唢呐的独门绝技。就是吸气用鼻,呼气用口,达到吹出来的长音阴唇粉嫩气,不停歇。鼻子吸气时两肋鼓起,小腹往里收缩,使气息向上运行,也就是用小腹的压力把气息送到口腔内;然后根据需要量把两腮里的气息逐渐往外排出,随着吐气,小腹肌肉也逐渐放松。吸进第二口气时再重复上述同样的过程。在第一个过程最后,要不等控制在口腔里的气呼完之前就要用鼻子吸进第二口气, 这样才使两个过程之间衔接得非常连贯,听不出换气的痕迹,很好地保持长音的持续。

听碾塔唢呐班的艺人们讲,他们在最初练这种呼吸法的时候,都是先准备一根芦苇管和一碗水,然后将芦苇管插在碗里,按照循环换气的方法往芦苇管里吹气,直练到水里能连续阴唇粉嫩地冒泡,方法基本上就对了。 这样练好之后再在唢呐上进行练习,练时先吹第八孔音,然后再练习其他音。

除了换气,颤音也是唢呐技巧的一个绝活。颤音分气颤音,齿颤音,指颤音和小臂颤音。

气颤音是一种吟音,它的演奏法是:吸足一口气,小腹用力支持气息并作有弹性的收缩,使吹出的音产生微微的波动。

齿颤音也是一种吟音,方法是用下边牙齿轻轻地颤动哨根,使之发出颤动的音。分为硬颤和软颤两种:硬颤是用牙齿直接接触哨根,软颤则把嘴唇垫在牙齿和哨根之间。

指颤音行话叫“指花”,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技巧。这种技巧经常用来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而在抒情一些的曲子里用来装饰某些音所表现的感情时,更是多种多样。在演奏上,它的特点是能够明显地听出两个邻近的音迅速交替出现。交替动作虽然很迅速,但棱角却要非常清楚,萌妹子养成记就会变成吟音的效果,而失去颤音的特点。

小臂颤音的效果听起来和指颤音仍有所区别。它的奏法不是用手指的动作去打音孔, 而是用小臂迅速的抖动去带动手指。抖动的方向垂直于木杆, 手指随着反复按闭和打开音孔而使发音颤动。这种颤音具有匀和密的特点,而且在时间上也更持久。在演奏中常用于富有激情的乐段。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7.jpg


碾塔唢呐班

是男人都会“吹”

碾塔唢呐班是男人都会吹绝对不是说大话。少妇乳大丰满他们的吹打水平可是参差不齐。一般的人也就打打下手,吹唢呐的活他们干得少,会倒是会,就是自己觉得拿不出手,怕坏了行市。事主们谁不希望请到好把式呢!

相比较碾塔唢呐班的男人们,碾塔村的女人们可是要清闲许多。她们世世代代和艺人们生活在一起,却从来都不染指唢呐艺术。碾塔唢呐传男不传女,这也是碾塔唢呐班约定俗成的规矩。

碾塔唢呐班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就是凡有人请,只须邀约四人一班,两杆唢呐,一面鼓,一对铙。这就是最简单的班子,经济划算,事主花钱不多。要是顾上六个人,就算是一班子半,效率就会有很大提升,可以有四杆唢呐同时演奏,场面宏大气派。

过去, 碾塔唢呐班的艺人们, 基本都没有上过学,不懂得1 2 3 4 5 6 7这些码码在音乐上如何应用。 他们吹唢呐靠的就是祖辈流传,口耳相承。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记忆,他们不仅学会了浩如烟海的曲牌,还能够即兴演奏现代戏曲和流行歌曲。

当然,碾塔唢呐班也有很多讲究和传统习惯。他们用的唢呐都是祖传的传家宝。碗子扁了破了都不会影响演奏效果,他们也舍不得扔掉。杆子折了裂了就用胶布缠缠再用,哨子都是自己动手亲自制作。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唢呐,但是碾塔唢呐班一般如何美白嫩肤。在碾塔唢呐班里,人们也很难看到有新式的唢呐。在一般人看来,传统的唢呐和新式的唢呐,吹出来的韵味有很大不同。人们更为看重和喜爱传统的唢呐。

碾塔唢呐班应事,从来不带鼓, 鼓都是事主提前预备,或者另外花钱租赁。 非要碾塔唢呐班带鼓,对不起,得要事前打招呼,还要另外付费。许多事主不知道这一点,唢呐班子到了, 却没有鼓敲,只好敲铁桶或是铁盆子,闹了很大的笑话。

碾塔唢呐班那是真正的唢呐班。他们是以吹唢呐为生的家族,是靠吃百家饭过活的一群人。过去他们走乡串户吹唢呐,基本都是义务劳动,从来不赚钱。事情完了之后,事主根据个人情况,酌情赠送一些酒肉馒头之类,酬谢艺人们。

事主和艺人们基本都是干亲,起码是有各种挂带亲戚。相互之间要称呼亲家, 谁要是叫他们吹鼓手或鼓手,对不起,我就和你翻脸。老一辈的艺人们自己调侃说, “鼓手名字丑,得吃肉和酒”。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社会对这一行当的轻贱和艺人们的无奈,也表现了艺人们对这种不公正待遇的极力抗争!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8.jpg

碾塔唢呐班

你的源头在哪里

碾塔唢呐班从来不认为他们是鼓手。传说,民间的鼓手都是朝廷的罪臣,因为犯了罪被贬到民间做乐人,在席前鼓乐伺候他人。 而碾塔唢呐班的先祖则是普通老百姓, 他们来自临汾大槐树下,最早落脚乡宁驮腰坡村,那里有他们邢家的老坟,只是在上个世纪搞基本农田建设时平掉了坟头, 现在他们自己也找不到坟头确却的位置了。

今年63岁的邢四子说,对碾塔的过去,年轻人都不了解。听爷爷那辈人说,邢家祖上居住驮腰坡。后来,兄弟三人为生计所迫各奔东西,老大就留在驮腰坡村,不知道传了几世,之后绝后,没有后人,因此现在驮腰坡村并没有邢姓人家。老二去了河津市老窑头村,仅传一脉一户人家。只有老三独自来到碾塔村艰难创业,苦度时光。闲暇时就在邢家原的塬顶上或破窑洞里学吹唢呐。他们自学成才,世代相传。大约传承了300余年。现在就数他们这一支人丁兴旺,功业有成。

这是他们自己的说法。

另一个版本的传言则是,碾塔唢呐班就是名副其实的鼓手。史载,当周公的邢姓后裔陆续出现于春秋诸国,并逐渐锋芒崭露时,位于现在山西一带的晋国,又出现了另一支以邢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书所记述的:“晋大夫韩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为氏,望出河间”。这起码说明他们祖先的祖先还是来自现在的河北,系同宗同族无疑。

有意思的是,碾塔村隶属于龙门村委。龙门自然村现在也是一个300余人的村子,清一色的韩家,与碾塔村邢家山水相依,地土相连,世世代代毗邻而居,和睦相处。令人不解的是俩村之间历史上就不通婚,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据老人们回忆,过去每逢清明寒食节,碾塔唢呐班都要主动提着唢呐到龙门村来,为老韩家坐寒食上坟扫墓鼓乐助阵,以示忠诚和友好。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龙门据说为禄门,福禄寿喜的禄。禄,福分,俸禄。用过去的话讲,就是田邑,谷物,俸银,封赏。俗话说,无功不受禄。老韩家在春秋战国,一至唐宋元明清都为中国望族,尤其乡宁隶属韩国封地。据此推断,碾塔邢家有可能是晋大夫封赏与其后裔一支的食邑,无考。

当地百姓和碾塔唢呐班从来 不通婚似乎约定俗成,碾塔唢呐班说媳妇,嫁女子,都只能在远处或者他们同行同姓中进行,这让碾塔唢呐班的人一直耿耿于怀又无可奈何。毕竟,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消除。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9.jpg

碾塔唢呐班还能走多远

时代在变革。如今,操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尽管多了选项:礼车游城、旅行结婚、集体婚礼、植树吊唁、孝歌仪式等等方式不一而足,但人们喜欢唢呐的兴趣却始终没有减弱。偏远山村的农家人依旧眷恋着传统的习俗,甚至把“抬花轿”“送新娘”礼仪视为一项古为今用的娱乐活动,别具一格地搬进了城市,吹吹打打,披红挂彩,大有发扬光大之势。

冬日的黄河岸畔,茫茫的黄土高原之上白雪皑皑空旷无边,突然幽幽怨怨的唢呐声划破寂静的大地,把或喜庆或哀叹的长调送入了千家万户。在这块古老厚实的黄土地上,几乎每一个男人都是伴随着唢呐来到人间,伴随着唢呐走进洞房,伴随着唢呐走完人生的里程;女人都是在唢呐声声中从娘家走向婆家,从姑娘走向媳妇,艰难地创造着自己,动感着人生。直到男人女人们儿孙满堂,寿终正寝,唢呐声声又会把他们送还这深沉的大地。

碾塔唢呐深受群众喜爱,碾塔唢呐大有用武之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碾塔唢呐的市场行情也阴唇粉嫩看涨。从不挣钱到挣钱,从每日挣几元到几十元,再到数百元。事主家还生怕慢待了艺人们,好酒好饭的款待着,临走还要送些名烟名酒。工资高了,待遇好了,干这种活的人却越来越少了。真是匪夷所思,令人叹息。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10.jpg

乡宁碾塔唢呐—一个不朽的传奇-11.jpg



如今,碾塔唢呐面临失传。年轻一代已经没有人愿意学习这种技艺。二十来岁的只有邢斌龙邢玉龙兄弟二人还在从事这个行当。不同于父辈,他们是识简谱,懂音乐,进过学堂,上得厅堂的人;去过外面,见多识广,懂得时尚的人;载歌载舞,吹拉弹打,各类乐器无所不能的人。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碾塔唢呐班的人了,他们为碾塔唢呐班增添了新元素,却无力改变碾塔唢呐颓废的局面。不知道碾塔唢呐班还能够走多远。

好在唢呐艺术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但愿碾塔唢呐班能够薪火相传,绵延性感小护士,后继有人。但愿碾塔唢呐班能够正名,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再有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能够走得更长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